当前位置:首页 >  国内动态  > 正文

一家中国式"慢公司",决定再做二十年"苦生意"|全球热闻

时间:2023-06-20 08:57:48     来源:观察者网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距离拉萨200多公里的“世界海拔最高行政村”,今年迎来了网购大家电的首次送货上门。

推瓦村在藏语里是“连接、连通”的意思,但由于身处偏远、海拔过高,现实中它是大件商品网购的“盲区”——快递不送。如果需要购置家电,村民只能去山下的县城或者市区里购买,商品可选范围不多,村民还得自己雇车、掏运费。

今年618,推瓦村村民私德多吉在京东上给家里添置了一台智能电视。上午9点,这台电视从拉萨发货,翻越海拔5030米的岗巴拉山口,取道海拔4500米的浪卡子县城,又经过海拔5070米的普莫雍措湖……当天中午,京东师傅就将这台电视送到了私德多吉家里。

在京东的帮助下,这个只有150口人的小村子,从此也拥有了大城市般快捷舒适的网购体验。这只是当代中国社会蜕变的一个缩影:受益于京东一体化供应链的服务优势,如今很多位于西藏、新疆偏远的“不包邮区”,都陆续驶入了数字时代的快车道。

数据显示,今年京东618高潮期间,全国超过95%的区县实现了当日达、次日达。

提供极致快捷服务的京东,某种程度上却是一家典型的中国式“慢公司”。

多年来,京东不局限于流量增长,而是扎根自建物流和客服体系,围绕底层能力和供应链发力。它不仅为6亿用户创造了多快好省的极致体验,同时也为数百万品牌和商家带来了更好的服务。20年来,京东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和社会创造着厚重价值。

京东是一家特立独行的企业。过去20年来,它很多时候都在做外界眼中的“苦生意”。

例如自建物流,它是公认的苦生意:投入大、难度高、变现慢。但多年来,京东坚持跑“慢跑”、跑“长跑”,用务实的态度,将它培养为核心竞争力。在给用户、商家带来极致体验的同时,京东物流创造了39万个就业岗位,跑通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道路。

可以说,这种洞见、定力和担当,正是京东穿越周期、坚毅前行的基石。

在刚刚过去的周末,京东集团迎来了20岁生日。这家来自中关村(行情000931,诊股)的初创公司,如今已经成长为年收入过万亿元的世界500强企业。面向下一个20年,京东正式提出了“35711”的新梦想,以“正道成功”的信念,向新的山巅再次出发。

京东的“35711”指的是:能有3家收入过万亿人民币,净利润过700亿人民币的公司;5家进入世界五百强的公司;7家从零做起市值不低于1000亿人民币的上市公司;能为国家缴纳1000亿人民币税收;提供超过100万就业岗位。

京东集团CEO许冉表示,京东将继续沿着新型实体企业之路,通过进一步发挥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优势,助力国家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,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,在实现自身更好发展的同时,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。

中国式“慢公司”

过去20年,中国经济高速发展。在信息化、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层层助推之下,中国诞生了很多依赖流量、资本和市场红利的“快公司”。曾几何时,“快公司”一度成为创业的代名词;时至今日,互联网等行业,有时依然被“快逻辑”所捆绑。

放眼国内外电商,甚至全球互联网,恐怕没有任何一家企业,愿意主动去做一家“慢公司”。

京东其实并不“慢”。在业务、布局和战略上,很多方面京东不仅“快”,而且“早”。

例如“上午下单、下午收货”的211限时达,它至今仍是快递行业服务升级争相看齐的“标杆”,但京东已经推出了13年;生成式AI大热,京东第一时间向商家提供数字人(行情835670,诊股)直播和AI外呼等数智技术服务。618期间,言犀虚拟主播已带动商家成交额较去年11.11增长超246%。

早在提出“35711”梦想之前,京东就已经形成了九大业务板块的组织架构,拥有多家上市公司……由此不难发现,京东的“慢”,其实指的是一种基于长期主义的沉稳和踏实。

不可否认的是,京东和大多数“快公司”一样,都受益于中国市场规模和消费升级带来的红利。但区别在于,在很多企业执着于打造流量平台之际,京东始终坚持在自建物流、自建客服上大力投入,这种“价值内求”的选择和“内在生长”的追求,成就了现在的京东。

京东并不局限于收入和流量的增长,而是专注于供应链等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“高成长性”。虽然名列世界500强,但今日的京东,骨子里始终流淌着创业时的那份朴实和纯粹。这种商业判断和价值关怀,成为京东穿越周期、坚毅前行的基石。

1998年,年仅24岁的刘强东用全部积蓄租下了一个4平方米的摊位,成立“京东多媒体”。这几乎已经是刘强东创业生涯的背水一战了:一个月内不赚钱,公司就会倒闭。其实在当时的中关村赚钱甚至赚快钱都不难——难的是在赚钱的同时,坚守正道经营的初心。

当赚快钱泛滥成灾,决意慢一点的人,是很可能会被挤走的。但刘强东和京东多媒体依然确立了一个原则:不卖假货水货、不偷税漏税、不行贿受贿。这条“三不许”的底线,被京东保留至今,也为京东的“正道成功”的商业信仰奠定了底色。

京东服务好。这条口碑就是20年间,无数京东人实实在在“打下来”的。京东创业初期,刘强东在办公室地板上席地而睡。在枕头旁,他放了一个老式闹钟,每隔两个小时响一次。通过这样的方式,京东的“一号客服”强迫自己履行公司承诺的24小时服务。

站在这个角度上,京东的“慢”,其实就是传统文化中所说的意诚、心正、身修。

看清了京东的价值判断,我们就可以沿着零售行业的底层逻辑,去理解京东多年来的道路选择。

零售的本质,是通过行业的竞争和创新来降低卖家和买家的交易成本。“节省的交易成本”就是电商平台自身可以分配的利润——电商也不例外。交易成本的主要来源有两种,其一是信息成本,其二是履约成本。特质不同,它们各自拥有的规模经济属性也不同。

信息成本,其实就是帮卖家找买家、帮买家找卖家,促成谈判和交易的钱。

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和分散性,决定了信息成本必然会先下降、再上升。在信息收集阶段,伴随着信息规模的增大,信息收集的成本会逐渐降低,呈现规模经济;但在应用阶段,例如更为精准的推送,信息成本会随着规模增加而上升,呈现规模不经济(Diseconomies of scale)。

在中国互联网的高速增长阶段,拉新成本是相对较低的,但如今它已经水涨船高。由于“重口难调”,用户数量越多,平台进行信息精选和匹配的难度和成本反而是在增加的。这深刻影响了电商平台现在的格局:行业在走向多元化,但企业却在走向同质化。

“零售之不可能定律”说,“你可以某件商品卖得比所有对手便宜,也可以所有商品卖得比某个对手便宜,但是你无法做到所有商品卖得比所有对手便宜。” 在一个公开透明的市场中,信息成本的特点决定了信息平台没有护城河。这几乎决定了行业的诸多必然。

比如由补贴独自驱动的低价,根本无助于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
履约成本,或者说一体化供应链相关成本完全不然。这部分成本是“信息交互”以外的成本,例如商品的物理位移(仓储和物流)成本、售后服务成本、技术创新成本等等。人们在这里的每一分投入,都会成为一颗颗种子,在未来生根发芽,蓬勃生长。

京东为什么坚持做供应链?因为京东的价值就是不断打造最优的成本、效率和体验。

遥想京东创业之初,被“非典”疫情困在办公楼的京东人发现,电子商务可以用更低的经营成本、更快的周转效率,带来更便宜的商品和更便捷的服务——这就是零售的本质。从那天起,京东就确立了以成本、效率、体验为核心的经营理念。

可以说,在逻辑上,这个理念比“电商”这个模式还要“底层”。京东的抓手就是供应链。

这就不难理解在财报中,京东的自我定位是“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。”

这样一来,京东主打的“低价”等特色,就非常容易理解了。

京东20周年庆当天,京东集团CEO许冉表示,“在京东看来,低价是一种系统化的综合能力,其根基在于供应链,也就是,低价表象的背后,是立足于供应链更低的运营成本和更高的运营效率。京东在提升供应链效率上积累了20年,有足够的能力实现优品低价,确保价格打折、品质不打折、服务不打折。”

由此倒推,可以说京东的成本优化,来自基础设施建设、持续的技术创新和“三毛五理论”合作伙伴关系带来的高成长性;京东的供应链能力,既服务于成本优化,又创造了极致的效率。基于前两者,京东可以聚焦“极致低价”和“丰富供给侧”,创造最好的体验。

可以说京东是一家“慢公司”,但这样的“慢”,是给人力量、给人信心、给人幸福的慢,是一个社会和国家需要的“慢”。这是京东服务用户、助力实体企业的底气。

20年的“苦生意”

不过,似乎有一个问题刚才始终未提。

同样是互联网或者电商企业,其他企业为什么没有注意到一体化供应链的高成长性?要知道,“苦生意”是不可能回答整个问题的——市场确实偏好见效快、回报高的项目,但市面上并不乏价值投资:只要逻辑走通、赛道够长,回报足够丰厚,周期从来不是问题。

京东的道路,并不是很多人没有想到。恰恰相反,可能正是因为一些人早早就想到了,想得太清楚了,才让它变成了一条没有人走的大道:在中国,企业几乎不需要进行基建工作。因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,会为企业创造庞大的红利它会带着企业前进。

京东“独行”。打造供应链“基建”,京东一痴就是20年,为什么?

6月17日,《人民日报》刊文称,“20年来,京东始终把自身发展紧密融入时代需要和国家大局,主动承担社会责任,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增长。”这句话描述了京东披荆斩棘、硕果累累的过去,也恰如其分地揭示了京东20年道路选择背后的“终极回答”。

这一切,要从京东最明显的“苦生意”——自建物流说起。

中美电商的本质性差异,从来都不在于市场体量、消费偏好或者所谓商业模式。从根本上决定中美电商差异的是履约服务,或者说地理环境和产业结构。由此延伸的是一个事关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宏大思考。

不客气地说,作为一家企业,京东在供应链上做“基建”,从一开始就是一件“傻事”。

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,既是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,也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,更是经济发展的生命力所在。可以说,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“发动机”。2022年,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%,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。

中国制造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,它和人口的集中分布情况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。产销距离非常短,这决定了快递模式其实更吃香,只要快递网络足够密集,中国绝大多数的快递都可以实现3日达。这就是说,中国的基建其实非常好,企业“享受即可”。

需要注意的是:这部分成本并不是不存在,相反,它需要的财力、人力和精力投入是非常庞大的。多年来,是我们的国家默默承担了这部分成本。就拿物流基建来说,正是有了中国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断投入和苦心经营,才有了现在四通八达的物流体系。

更为关键的是,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永远是社会化的。在这960万平方公里,国家用天文数字般投入打造的基础设施,几乎向所有人平等地开放。这意味着,任何企业只要套用中国社会化的基建设施,就可享受发展机遇。经营自建体系这样的“苦生意”,无疑是一件“傻事”。

中国的疆域实在太广阔了,这决定了国家要先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基本需求,才能渐进式满足人们的升级需求。商业市场中“享受红利”的惯性也导致了,一般企业不会想着去做基建。或许这能解释一个问题:为何推瓦村素有“天空之境”的美誉、游客众多,但在京东之前没有任何商业平台,为这里带来常态化的网购大件商品配送服务。

推瓦村海拔5070米。在以前,村民们网购一件大件商品,需要经过2000多公里的路程,耗时30天。这样的市场,“注定”是要被抛弃的。但如今从源头算起,可能只需要3天,京东物流就可以实现送货上门。

或许在这里赚不到多少钱,但是这样的努力,可以为人们带来改变,带来快乐和幸福。

国内消费遭受挫折,从来都不是供给过剩带来的,而是“有效供给不足”带来的。

推瓦村全村只有150口人,或许他们每笔订单的金额不大、消费频次也不高,但是他们和那些生活在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的人们一样,始终同等地享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;他们也可以用最低的价格、最快的物流、最好的服务,享受到最具性价比的产品。

这件事,真的很重要。

或许这就是京东20年来做“慢公司”、做 “苦生意”、下“硬功夫”背后不变的担当。

京东主动承担社会责任,融入到社会进步需要和国家发展大局中来,让商业文明的种子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“两开花”,这份坚持不仅将改变消费者的生活面貌,也会在生产领域带来一场场创新升级。京东,其实早已主动投身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洪流。

每一个平凡的梦想都值得尊重。数据显示,我国制造业中90%以上是中小企业,超过55%的企业尚未完成基础设备数字化改造。如何让这些企业共享数字中国的红利,也是一个值得中国大型企业思考的永恒命题。京东一直行走在行业的前列。

过去六年来京东投入了超过1000亿元用于技术研发,并将技术成果分享给中小商家。京东推出了集智能客服、智能营销、智能分析决策于一身的智能化服务平台“京小智”。在今年618期间,它为超22.3万家京东第三方商家提供更高效的智能服务。

“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更多的新型实体企业”,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表示,新型实体企业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价值,京东除了自身的发展之外,还为很多大型企业、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各方面的支持,同时带动新模式、新业态、新产业(行情300832,诊股)的产生,这方面的价值不可估量。

人生的现实是:活着就要受苦;但人生的意义在于:因为自己的付出和努力,“我受过的苦,他人不必再受”。京东经营了20年的“苦生意”,换来了惠泽各界的“甜”,这种独立的、冷静的、饱含热爱的选择担当,配得上这个激情澎湃的时代。

京东能够沉静下来经营“苦生意”,但京东从来都不亏待劳动者。

可以说,京东的成绩和地位是时间的选择,因为京东永远站在14亿中国人这边。

过去二十年来,京东在员工居住条件改善上已累计投入220多亿元,不包括“五险一金”等社保支出的各项员工福利投入已近500亿元。京东集团表示,未来二十年,京东将累计投入超3万亿元用于一线员工的薪酬福利。

二十大报告指出,“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。” 在助力高质量就业方面,京东也始终在努力发挥“稳定器”的作用。疫情发生以来,京东体系的员工数三年间新增了29万。2010年,京东在职人员总数为7556人,20岁生日这天,这个数字是56万人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在生日这天,京东许了个愿望。

这个愿望,正是京东未来20年的目标之一:提供超过100万就业岗位。

京东的“新梦想”

6月18日,京东集团迎来了20岁生日。

在生日当天,京东向56万员工发送了题为《凝心聚力迈向“35711”梦想》的全员信。

在全员信中,京东正式提出了面向未来20年的“35711”梦想:能有3家收入过万亿人民币,净利润过700亿人民币的公司;5家进入世界五百强的公司;7家从零做起市值不低于1000亿人民币的上市公司;能为国家缴纳1000亿人民币税收;提供超过100万就业岗位。

集团CEO许冉表示,为了实现这个梦想,未来京东将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:一是贯彻集团下沉市场、技术服务、国际业务三大战略,聚焦主航道;二是恪守京东经营理念,持续优化管理体系和组织机制;三是夯实企业价值底座,传承企业文化。

对于这些,外界其实都不陌生。但有一个细节,恐怕鲜有人提及。

全员信的第一个篇章,主题是“感恩”。

京东表示,集团二十年的成长,受惠于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。

全员信说,京东的成长,源自于集团持续为用户、行业和社会创造价值,也得益于集团对商业信仰和经营理念的坚守。“今天,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,要感恩这个昂扬奋进的时代,感恩一路相伴的用户、合作伙伴,更感恩每一位为梦想而拼搏的京东人。”

这是一家中国企业最质朴的声音。

全员信还说,最好的感恩是不辜负。

全员信表示,京东将立足“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”的战略定位,继续发展领先全球的供应链核心技术来回馈时代,助力产业链供应链降本增效、提质升级来回馈合作伙伴,用更好的产品、价格、服务回馈用户,以更好的职业发展、福利待遇回馈员工。

从中关村4平方米的摊位,到年收入过万亿元的世界500强,京东到底做对了什么?

有人觉得,是京东赶上了那个江河奔腾的时代;有人觉得,是京东扎根供应链的长期主义,终获回响;有人觉得,是京东探索了一条以实助实的新型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道路;还有人觉得,无他,只是因为京东“比别人多流一滴汗”的踏实肯干。这些都对。

但如果我们褪去京东的所有成就和光环,只会留下一个词:“梦想”。

在一个讲究效率、比拼速度,追逐流量和规模的商业世界中,梦想看上去是那么的渺小和无关紧要。但梦想正是一个时代最为珍贵、最为闪耀和最为稀缺的东西。

因为“正道成功”的梦想,京东多媒体成长为现在的京东;因为“以实助实”的梦想,京东才会坚持专注于锻造领先全球的供应链技术与服务,为实体经济贡献力量……正是一个又一个梦想连缀在一起,才有了今天的京东。

京东,始终和国家、社会和民族站在一起。“35711”梦想也不例外。

如果说,京东过去的20年,受惠于国家和社会的进步;面向未来20年,京东将更加积极地反哺社会。“35711”梦想是热烈的,也是温柔和浪漫的。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,京东未来会将自己的星辰大海,汇入到国家和民族的星辰大海中去。

或许这就是下一个20年,京东要坚持做的实事、有价值的事、长期的事。

或许这条路会很难,甚至继续要做“苦生意”,但我们相信,京东会将这个梦想坚持到底。

一个不辜负时代的企业,时代也将为你们喝彩。

标签:

推荐文章